主动脉窦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迎难而上,主动担当 [复制链接]

1#
医治白癜风病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

年11月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次席卷而来,中国医大一院全体医护人员迎难而上、主动担当、超负荷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堡垒,守护地区百姓生命健康!

急诊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天24小时永不停摆

医院“三大中心”的首诊科室,中国医大一院急诊科是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患者生命安全的第一道关卡,更是广大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阵地。急诊科的宗旨是生命第一,一直为更好地服务患者迎难而上。过去三年里,为确保待风险排查的危重患者同样能够得到有效救治,急诊科设立隔离抢救方舱,成功抢救了来自封控区及管控地区的主动脉夹层、脑血管病及严重创伤等病情极其凶险的危重患者,为辽沈乃至东北地区百姓筑起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今年12月以来,急诊科面临着就诊量和急危重症患者激增的局面,医院的“前线阵地”,为做好应对,急诊科加快周转效率,迅速确诊、迅速分流,每天早晚两次全院大交班,使急诊留观患者的诊治与所属专科建立无缝对接,让急诊患者流动起来,以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拥有充分的抢救资源。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出《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次日,在院领导的周密指导下,在相关职能科室及辅助科室的积极配合下,急诊科根据通知的要求隔离出急诊缓冲区。无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患者在急诊缓冲区域就诊,在常规诊疗的同时查验抗原和核酸,结果阴性者进入急诊诊疗区继续诊治;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结果的,直接进入急诊诊疗区域。两个诊疗区的挂号、缴费、检查、检验以及取药流程相对独立、互不交叉,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急诊科内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但是,由于大范围感染,急诊科医护人员面临着战斗减员,紧要关头,如何满足大量急危重症患者的医院面前的难题。院领导高度重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全院一盘棋,统筹布局,调派骨科、普通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以及胸外科、甲状腺外科、风湿免疫科、精神医学科、血液内科、健康管理科、皮肤性病科、耳鼻咽喉科、乳腺外科和全科医学科等专科医生到急诊科上岗,一方面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另一方面也为急诊科一线的感染医生们恢复高强度的值班状态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感谢全院兄弟科室的紧密配合,在科室严重减员时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也为我们急诊科医护人员克服困难坚持上岗感到十分感动、心疼和感谢。挺过战斗减员,我们有信心保持并进一步提升急诊秩序、诊疗效果,医院守住急危重症救治的第一道防线。”急诊科主任崇巍教授说。

发热门诊:轻伤不下火线坚守防疫一线

医院的抗“疫”前线,面对新形势,医院领导的统筹部署,迅速做好调整,在优化战略防控的同时大力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率先得到救治。

自“新优化十条”发布以来,发热门诊共预检分诊人,接诊患者人,留观阳性患者42人次,其中重型/基础病重型6人。留观患者中有重型新型冠状病*肺炎患者,有的来诊时末梢血氧仅80%,情况十分危急;有的有既往脑梗、心梗、心衰等多种基础疾病。

经过发热门诊和临床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成功挽救,医护人员在每天减员近10人的情况下,依旧轻伤不下火线,因病不能在岗的主动缩短休息时间,症状稍有好转马上申请赴前线支援继续加入到战斗队伍中,身体疲惫但意志毫不动摇,努力做到只要患者有需要,发热门诊的大门就一直开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万事皆小,生命为大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更是新型冠状病*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主战场,医务人员几乎全员感染,但是他们仍然全力以赴保障病房内重症患者的救治,呼吸MICU病房一直是满负荷运转,医护人员带病坚持上岗,没有人提出要休息,他们知道大家都需要休息,我多干一会儿就能给患者带来一线生机。

近日,一名76岁男患由于甲状腺巨大恶性肿物侵及压迫气道,导致主气道明显狭窄,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遂来到我院急诊就诊,急检核酸阳性,血氧分压仅有45mmHg,行气管3D-CT提示甲状腺弥漫肿大侵及前纵隔,局部肿物突入气道管腔,管腔明显狭窄,最窄处仅0.5cm。科室总住院医师考虑患者为大气道狭窄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收入病房行呼吸介入治疗。代冰教授闻讯后坚持带病上岗,第一时间评估患者病情,麻醉科汤如荣教授立即在全麻下置入喉罩,代冰教授和侯海佳、申慧主治医师在刘威主管护师等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开始紧急呼吸介入治疗。术中纤支镜探查发现,患者声门下2-8cm处气道呈外压型狭窄,声门下2.5cm处见菜花样肿物阻塞气道,狭窄程度>70%,遂立即给予电全套等治疗切除气道内肿物解除梗阻,并置入覆膜支架一枚。患者术后醒来时,自觉呼吸困难症状完全消失,已于近日出院。

12月25日,一名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新冠肺炎(危重型)、I型呼吸衰竭转入了MICU,患者入院时氧合指数仅50mmHg,代冰教授、李文扬副教授第一时间组织抢救,立即给予气管插管,谭伟呼吸治疗师立即调整呼吸机参数并行床旁超声检查评估病情。患者基础肾功能不全,立即给予中心静脉置入透析管并开展CRRT治疗……

刚刚忙完一个重患,急诊接诊电话再次响起,紧接着两名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收入院,护士们立刻备好高流量氧疗仪及抢救工具,与急诊无缝衔接收治患者。

每天面对急诊成百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尽全力积极收治患者,并协助急诊分流出重症患者,MICU病房主要救治危重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普通病房以新冠肺炎重型+普通型患者为主,目前病房有新冠肺炎重患13例,还有其他疾病重患10余例,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即使没有完全康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护士依旧竭尽全力坚守着每一道关口,用责任和担当为重症患者筑牢了生命防线。

重症医学科: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重症患者另一个集中地是重症医学科,由于本轮疫情中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多为高龄且存在众多慢性基础疾病,病情进展迅速,救治难度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辽宁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重症医学科主医院的统一部署,带领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众志成城,制定应急方案和预备流程,努力协调人力物力,集中患者管理,开放重症患者阳性病区;积极优化工作流程,做到科学防护,精准消杀,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重症医学科作为新冠病*感染的重灾区,每日减员近20人,很短的时间医护人员感染就超过了90%。为了确保重症患者的救治,重症医学科号召全体*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定信念,冲锋在前,初期阳性人员仅仅经过短暂休整后立即返岗,虽然拖着疲惫的身躯,但是医护人员们信念坚定,科学应对,所有临床工作按部就班,有序进行,在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顺利开展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住培医师和专培医师更是坚守了青年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扎实的临床基础与实践技能与老师们一道投入到临床工作当中,全力保障了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血液净化中心:迎险而上坚守血液透析生命之路

随着防疫*策进一步调整,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室的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多名透析患者感染了新冠病*,为了确保尿*症患者规律透析的需求,医院在副院长朱悦、张浩的统筹领导下,医务部主任刘晓伟、门诊部主任张旭及医院副院长赵明芳等人迅速行动,全力配合血液净化中心,先后建立透析患者专用通道、路线和分时段就诊模式,设立发热病房及大东院区临时透析室来满足新冠密接、新冠阳性透析患者错时透析方案,最大程度满足尿*症患者规律透析需求。

面对医护的不断减员,科室主任姚丽教授统筹安排各项具体工作及细节,杜银科医生及护士长耿野等血透中心医护人员带病坚守岗位,在满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同时,默默地为全省疑难危重血液净化患者保驾护航,顺利完成多例呼吸衰竭、心衰、肝衰、肾移植术后等重症患者的血液净化和血管通路并发症护理工作,医院急诊与临床重症的诊疗工作,也为省内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了保障。

组医院护理防线

随着社会面感染的增多,医疗机构护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医院“全力保证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方针,稳中有序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多次召开科护士长工作会议,提前组建护理应急队伍并制定应急预案,随时面对可能出现人力紧缺状况。

为了尽快缓解急诊及发热门诊的超负荷诊疗压力及院内阳性病例救治工作,在院领导的统筹部署下,仅用一天时间筹建了综合外科、综合内科,护理部派出科护士长刘莹、张娜、李莉及多名护士长,分别负责综合外科、综合内科及感控工作,先后调派近三百名护士支援发热门诊、急诊、综合内外科。

护理部主任李晓波、医务部副主任姜波多次进入病房进行查房,指导临床工作。急诊、综合内外科等科室的护士长更是24小时坚守在科室以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急诊、重症医学科等多名护士在身体稍好转后即主动请缨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他们秉持着对患者、对医院、对社会的责任,传承着医大人勇于奉献的红医精神。

我们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春天”

中国医大一院人用每一次准确的判断,每一分一秒的坚守,守卫着百姓的生命健康。“我们经得起考验,但我们依然热切期盼着即将到来的春天”,崇巍说。让我们戮力同心,不负*和人民的重托。

END

组稿:宣传工作部

摄影:宣传工作部蔡爽

图片由科室提供

编辑:宣传工作部宋田

来源:中国医大一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